北京孔庙始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占地两万两千平方米,距今已有七百年历史。
北京孔庙,属“国庙”之一,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祭祀孔子的地方。据文献记载,祭祀孔子的仪式有三种,即“释奠”、“释菜”和“释币”。其中释奠,是祭祀孔子礼仪中规格最高的一种。所谓“释奠,是设荐组馔酌而祭,有音乐而没有尸据文献记载,最早始于西周,“周制凡始立学必释典於先圣及行事必以币……”[ 唐 杜佑撰《通典》卷五十三·礼十三 吉十二 中华书局 1984年2月 第303页。]。起初,释典礼只是古人对有德行的先师,表示纪念的仪式。后来释奠礼成为祭祀孔子的最高传统礼仪。历经汉、隋、唐、宋、元、明不断完善,发展到清代,已形成一种规模宏大,程序繁复,等级严格的礼仪制度。
一、北京孔庙祀位布局
清史文献记载,“世祖定中原,以京师国子监为大学,立文庙。制方,南向。西持敬门,西向。前大成门,内列戟二十四,石鼓十,东西舍各十一楹,北向。大成殿七楹,陛三出,两庑各十九楹,东西列舍如门内,南向。启圣祠正殿五楹,两庑各三楹,燎炉、瘗坎、神库、神厨、宰牲亭、井亭皆如制。”从这段文献记载中,我们可初步了解北京孔庙的建筑格局。
孔庙共有三进院落,中院是祭祀孔子的重要场所。其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大成门,东西两庑,燎炉。大成殿,是祭拜先师孔子、四配、十二哲的地方,祀位的布局:“正中祀先师孔子,南向。”,“四配: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两两相对,东西向,侧立在先师左右。十二哲:“先贤闵子、先贤冉子、先贤端木子、先贤仲子、先贤卜子、先贤有子、先贤冉子、先贤宰子、先贤冉子、先贤言子、先贤颛孙子、先贤朱子。”俱东西向,排在左右两侧“四配”的后面。东、西两庑是祭拜孔子弟子,先贤、先儒的地方。“……从祀:先贤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适、公析哀、商瞿、高柴、漆雕开、樊须、司马耕、商泽、有若、梁鳣、巫马施、冉孺、颜辛、伯虔、曹恤、冉季、公孙龙、漆雕徒文、秦商、漆雕哆、颜高、公西赤、壤驷赤、任不齐、石作蜀、公良孺、公夏首、公肩定、后处、鄡单、奚容蒧、罕父黑、颜祖、荣旗、句井疆、左人郢、秦祖、郑国、县成、原亢、公祖句兹、廉洁、燕伋、叔仲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凡六十九人;先儒公羊高、谷梁赤、伏胜、孔安国、毛苌、后苍、高堂生、董仲舒、王通、杜子春、韩愈、司马光、欧阳修、胡安国、杨时、吕祖谦、罗从彦、蔡沈、李侗、陆九渊、张栻、许衡、真德秀、王守仁、陈献章、薛宣、胡居仁,……”。每逢春秋丁祭,按照大成殿、东、西两庑祀位等级不同,举行释典仪式。
清代皇家祭祀孔子释奠礼,分为皇帝亲祀释奠和遣官释奠两种。自太宗文皇帝遣官致奠先师,定每年二月、八月上丁日,在京师文庙祭祀孔子行释奠礼,直至清末。(责任编辑:墨翰)
二、皇帝亲祀释奠程序
据文献记载:“先期一日,乐部设中和韶乐于大成殿外阶下,分左右悬。至日五鼓,銮仪卫设法驾卤簿于午门外。日出前六刻,太常寺卿诣乾清门告时。皇帝御祭服,乘礼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皇帝至庙门外降舆,赞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导,由中门入,至更衣大次少憩。…赞引官恭导皇帝入大成门中门,由中阶升,入殿中门,至拜位前,北向立。”清代,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崇德元年,……定春秋二仲上丁行释奠礼。”十一位皇帝亲诣释典,均按释奠礼仪式操作。
亲祀程序:
一、乐部将祭孔典礼中使用的乐器,提前一日摆放在大成殿外阶下。
二、第二天凌晨,皇帝更换祭服,前后仪仗、陪祭百官等,前引后扈。
三、皇帝行至庙门外降舆,由赞引官、太常寺官恭导中门进入。更衣。
四、赞引官引导皇帝穿过大成门中门,沿中轴路直行,由中门进入大成殿,行至拜位前,向北站立。
五、鸿胪寺官引导陪祀王公,在大成殿外台阶上竖立,百官在台阶下,左右序立,面向北。
六、太常寺赞礼郎带领分献官台阶下,夹甬道竖立。
七、典仪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型活动,仪式主持人。高声喊:“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迺职”。乐舞生、执事官各就各位。之后的典礼乐章,都由典仪官主持,喊礼。
八、赞引官奏“就位”。皇帝行至拜位前竖立,开始迎神。
九、司乐官赞:“举迎神乐,奏昭平之章”。典礼正式开始,凡是每个乐章开始,都由司乐官唱赞。
十、赞引官奏:“就上香位”。并恭导皇帝诣先师香案前,司香官跪进香。
十一、赞引官奏:“上香”。皇帝向先师进上三次香,第一次上炷香,次香、三上瓣香。
十二、赞引官奏:“复位”。皇帝回到原来的位子。
十三、奏:“跪拜兴”。皇帝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
十四、奠帛,行初献礼。司帛官奉篚,司爵官奉爵进献。
十五、奏宣平之章,舞羽龠之舞,司帛官来到先师位前跪献,并行三叩礼。
十六、司爵官来到先师位前立献,奠正中。退下。
十七、分献官分别给四配、十二哲、两庑先贤、先儒位前上香,奠献如仪。
十八、司祝至祝词,跪在案前,三叩首,奉祝版,跪案左,音乐暂时停止。
十九、皇帝跪,群臣皆跪。
二十、司祝读完祝文,诣先师位前,跪安于篚内,三叩首,退下。
二十一、音乐奏起,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礼毕,站立原位。
二十二、行亚献礼,奏秩平之章,舞羽钥之舞。舞蹈与初献相同。
二十三、司爵官诣先师位前献爵,奠于左,仪式如初献。
二十四、行终献礼,奏叙平治之章,舞羽钥之舞,舞同亚献。
二十五、司爵官诣先师位前献爵,奠于右,仪如亚献。
二十六、分献官同样按四配、十二哲、两庑先贤次序献礼完毕。音乐停止,舞生退。
二十七、彻馔,奏懿平之章。
二十八、彻馔完毕,送神,奏德平之章,皇帝率群臣行二跪六拜礼。
二十九、“有司奉祝、次帛、次馔、次香,恭送燎所。
三十、皇帝面向西立拜,等候祝帛走向燎所。
三十一、“祝帛燎半”,音乐奏起“礼成”。
三十二、恭导皇帝由大成门中门退出。
三十三、皇帝更衣,音乐停止。
三十四、皇帝行至庙门外,乘舆启程。
祭祀礼仪结束。
每逢皇帝亲临祭祀孔子,朝内各衙门要提前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如:工部要在皇帝出行的前一日,从先师门到大成门,铺设棕毯,在大成门东设帐篷。太常寺派遣分献官,负责四配、十二哲献礼,承祭官负责崇聖祠。先师孔子位前配备司香、司帛、司爵官各一人,四配设四案,每案配备司香、司帛、司爵官各一员,十二哲设总案两个,每案配备司香、司帛、司爵生各一名,司罇生四名,捧福生一名,接福生一名,捧胙生一名,接胙生一名。东、西庑先贤、先儒各设总案两个,司香、司帛、司爵生各案一名,司罇生两名。以上各配备官员,都由太常寺的官员承担。并且,还要进行各项祭祀仪式的前期操练,释奠仪式正式开始后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三、遣官释奠程序
皇帝派遣官员到北京孔庙祭祀孔子,在清朝是常有的事。当朝皇帝,如遇他事不便的情况下,采取派遣亲王、官员替代祭祀孔子,被称为“遣官释奠”。早在皇太极时期,“崇德元年,建庙盛京,遣大学士范文程致祭。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定春秋二仲上丁行释奠礼。”顺治二年,皇帝定春、秋丁祭,派遣大学士一人行礼,翰林官员二人分献四配、十二哲,国子监监丞、博士分献两庑。康熙年间,曾派遣文官、武臣一同来到京师文庙,祭拜孔子、四配、十二哲及两庑先贤。虽是遣官释典,但程序一点马虎不得,甚至比皇帝亲祀更有过之。
遣官释典程序:
正祭日五鼓,都到文庙集合。
陪祀、分献各官由鸿胪寺官引导,至两旁门排队等候。
承祭官作为主祭官,由太常寺官引导,从大成门左门进入。
太常寺赞引官,引导承祭官到盥洗处,赞引官赞:“盥洗”,承祭官盥洗毕完,由赞引官引导至台阶下。
陪祀官,由鸿胪寺官引导,来到行礼处。
典仪官高声喊:“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分献官各就位!”
赞引官赞:“就位”。承祭官站在祭拜队伍的最前面,陪祀、分献各官随后。
典仪官高声喊:“迎神!”司香官各奉香盘进。
协律郎高声喊:“迎神乐!奏昭平之章!”音乐奏起。
赞引官赞:“就上香位。”司香官各自就位案旁站立。
承祭官,在赞引官的引导下,由大成殿左门进入。
赞引官赞:“诣至圣贤师孔子位前。”承祭官来到香案前。
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行一叩首礼,礼毕复位。
司香官跪着进香,赞引官赞:“上香”。承祭官站立上柱香,三上瓣香。然后跪拜一叩首,复位。
赞引官赞:“诣復圣颜子位前”,跪拜、上香仪式均与祭拜先师相同。
次赞:“诣宗圣曾子位前”,祭拜仪式同前。
次赞:“诣述圣子思子位前”,祭拜仪式同前。
次赞:“诣亚圣孟子位前” 祭拜仪式同前。
四配祭奠完毕。十二哲分献官祭拜开始,仪式与四配相同。
赞引官赞:“旋位”。并引导承祭官、分献官退出大成殿,回到原来的位置。
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官、分献官、陪祀官同时行三跪九叩礼,礼毕。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声喊:“奠伯爵!行初献礼!”司帛官奉篚,司爵官奉爵进入。
协律郎高声喊:“初献乐!奏宣平之章!”音乐奏起。
赞引官赞:“就奠献位”司帛官、司爵官各行至案旁。
承祭官,在赞引官的引导下,从大成殿东台阶上,由左门进入大殿。
赞:“诣至圣先师位前。”承祭官行至案前站立,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拜,行一叩首礼,礼毕,起立。
赞引官赞:“奠帛。”司帛官奉帛跪进,承祭官手接丝帛,拱举进献。
赞引官赞:“献爵。”司爵官奉爵跪进,承祭官手接爵杯,拱举进献。同时行一跪一叩礼。礼毕,起立。
赞引官赞:“赴读祝位。”引导承祭官就读祝位。
读祝官行至祝案前,行一跪三叩礼,礼毕。捧祝版立于祝案左侧,音乐停止。
赞引官赞:“跪。”承祭官、分献官、陪祀官、读祝官同时跪下。
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完毕,读祝官捧祝版行至正位帛案前,跪下,将祝版放入帛篚内,行三叩礼,退下。
音乐奏起,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官、分献官、陪祀官同时行三叩礼,礼毕,起立。
赞引官赞:“诣复圣颜子位前。”奠帛、献爵仪式如同先师礼仪。
随后次赞:“诣宗圣曾子位前”,次赞:“诣述圣子思子位前”,次赞:“诣亚圣孟子位前”,奠帛、献爵仪式同上。
十二哲分献官行至哲位前,奠帛、献爵,仪式同上。
赞引官赞:“旋位”。并引导承祭官、分献官退出大成殿,回到原来的位置。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声喊:“行亚献礼!”司爵官奉爵进入。
协律郎高声喊:“亚献乐!奏秩平之章!”音乐奏起。
赞引官赞:“就献爵位。”司爵官行至案旁站立。
承祭官,在赞引官的引导下由东侧台阶上,从大成殿左门进入。
赞引官赞:“诣至先师孔子位前”,承祭官行至案前,赞:“跪”,承祭官行一叩首礼。礼毕,起立。
赞引官赞:“献爵”,司爵官奉爵跪进,承祭官接过爵杯,拱举进献,奠于左。同时行一跪一叩首礼。礼毕,起立。
赞引官赞:“诣复圣颜子位前。”献爵仪式如同先师礼仪。
赞引官次赞:“诣宗圣曾子位前”,次赞:“诣述圣子思子位前”,次赞:“诣亚圣孟子位前”,献爵仪式同上礼仪。
随后十二哲分献官行至哲位前,献爵,仪式同上礼仪。
赞引官赞:“旋位”。并引导承祭官、分献官退出大成殿,回到原来的位置。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声喊:“行终献礼!”司爵官奉爵进入。
协律郎高声喊:“终献乐!奏叙平之章!”音乐奏起。
赞引官赞:“就献爵位。”司爵官行至案旁站立。承祭官和分献官跪叩献爵,仪式过程俱如亚献礼仪。不同之,爵奠于右。
赞引官赞:“旋位”。承祭官、分献官各自复位。音乐停止。
文舞生,行一跪一叩首礼,礼毕,退至两旁。
典仪官高声喊:“赐福胙(肉食)!”
赞引官赞:“诣受福胙位。”引导承祭官行至殿内。
捧福胙二生,行至案前。拱举,在右旁跪。接福胙左旁跪。
赞引官赞:“跪”,“饮福酒。”承祭官跪下受爵。拱举,授接福生,接福生退下。
赞引官赞:“授胙。”承祭官受胙,拱举,授接胙生,接胙生退下。
赞引官赞:“叩,兴。”承祭官行三叩礼,礼毕,起立。
赞引官赞:“旋位。”并引导承祭官复位,行谢福胙礼。
赞引官赞:“跪,叩,兴。” 承祭官、分献官、陪祀官,同时行三跪九叩里。
典仪官高声喊:“撤馔!”
协律郎高声喊:“撤馔乐!奏懿平之章!”音乐奏起。
撤馔完毕,音乐停止。
典仪官高声喊:“送神。”
协律郎大声喊:“送神乐!奏德平之章!”音乐奏起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官、分献官、陪祀官同时行三跪九叩礼,礼毕,起立。音乐停止。
典仪官大声喊:“捧祝、帛、馔香,恭送燎位!”司祝官、司帛官在前面,行一跪三叩礼。祝在前,其次是帛,捧馔香官在后。
一行依次,由大成殿中门,沿中路出,送至燎位。
承祭官,退向西侧站立。目送祝、帛、馔香。
典仪官高声喊:“望燎!”音乐起。
赞引官赞:“诣望燎位。”同时,引导承祭官至望燎位。
祝帛焚烧一半,赞引官赞:“礼毕”,音乐停止,官员人等退下,祭祀典礼结束。
从上述祭祀程序中我们可以看出,遣官祭奠先师孔子、四配时,是由承祭官担任献礼,分献官向十二哲献礼,陪祀官向两庑献礼。历代遣官祭祀较为严格,一般承祭官 “……遣亲王代,分献四配用大学士,十二哲两庑用尚书。”皇帝亲祀,遣亲王、官员替代祭祀,有着严格等级之分,释奠要按照不同程序献礼。例如:皇帝亲临孔庙释奠先师,是从大成门中门,沿中轴路直行,由中门进入大成殿祭拜。遣亲王、大臣释奠先师,只能从大成殿的东台阶上,由左门进入大殿祭拜。在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明代奸相严嵩,也曾替代嘉靖皇帝祭祀孔子,因未按遣官释奠程序献礼,由大成殿中路台阶行至大殿时,殿旁一棵柏树将其乌纱帽挂落掉地。不久严嵩死后,人们认为是这棵古柏有知,能辨别忠奸,并称此树“触奸柏”或“辨奸柏”。虽然这是一种传说,但它反映出那个年代释典礼规制的严格性。
清朝礼制中,祭祀分为三等,即大祀、中祀、群祀(亦称小祀)。文献记载:“清初定制,凡祭三等:圜丘、方泽、祈谷、太庙、社稷为大祀。天神、地祗、太岁、朝日、夕月、历代帝王、先师、先农为中祀。先医等庙,贤良、昭忠等祠为群祀。乾隆时,改常雩为大祀,先蚕为中祀。咸丰时,改关圣、文昌为中祀。光绪末,改先师孔子为大祀,殊典也。天子祭天地、宗庙、社稷。有故,遣官告祭。中祀,或亲祭、或遣官。群祀,则皆遣者。[]”清初祭祀先师孔子,列入中祀范围。之后,至清末提升为大祀,祭祀级别提高。
孔子是中国最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建的儒家思想学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统治者及士大夫阶层的治国理念。历代封建帝王统治者都以最高的礼仪——释典礼祭拜孔子。
尽管释奠先师的仪程,根据历代对孔子的尊号变更,而有所改变。从献牲进香,礼仪的增减,到六佾八佾,舞乐安排,再到拜礼占位的仪式细节。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改变,只有,迎神奠帛,三献读祝,撤馔,送神的基本礼仪形式,却是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直到清朝灭亡,也同时宣告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