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儒学成为人类文明对话中介
来源:中国孔庙网 发布时间:2013-06-09 作者:杜维明 打印 点击:95

  “我的意愿就是有一种精神性很强的人文主义,可以超越不同的宗教、文化的多元性、作为人类文明对话的中介。”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新儒学”代表杜维明在此间说。在他看来,儒家思想有这个发展空间。
 
  脚步匆匆,却总被不同肤色的学者们认出,拉住攀谈致意。杜维明此番来杭州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会议,这是第一个在2015年后的发展框架内讨论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国际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在中国举办这么突出‘文化’的会议。”杜维明说,目前中国正缺少投身传承文化的民间力量。
 
  在杜维明看来,儒家思想“不再只是书斋中的命题,它所蕴含的智慧是没有国界疆域的,一定能为世界当前的发展提供智慧”。
 
  他说:“儒家可以和各种不同的文明、宗教配套。教徒同样也是世界公民,面对世界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宗教领袖可以说‘等待来世’。而儒家的‘入世’思想,在此就体现为关爱地球。”
 
  杜维明1940年生于云南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8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执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年起,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010年,70岁的杜维明选择离开哈佛这所世界顶尖大学,回到中国担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我的同事有些不理解我的选择。”杜维明说,他在台湾长大、又在美国读书、教学多年,回到大陆确实会面临文化、生活上的诸多差异。
 
  “但我有强烈的意愿,一定要和大陆的思想界、学术界更深地接触,因为这是儒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杜维明说:“我很多朋友也会来大陆交流,但那还是蜻蜓点水。真正做好儒学要扎根,我不能只发出‘哈佛华裔’的声音,只有在中国才能真正代表中国的声音。”
 
  杜维明认为,做选择时“自觉”很重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在台湾上中学时开始学儒学。那时有崇洋媚外的风气,有亲戚说,你的英文很好,怎么堕落了去学中文?还去学儒家?这不是自找没趣吗?”他笑着说:“但我念了以后明白这是我要的,在其中找到了乐趣,一做就是一辈子。”
 
  几十年来,杜维明一直致力于中美两个不同文明间文化和核心价值的对话与互动。但是,在他看来,中美两国学术界存在一个令人担忧的反差。
 
  “很震撼我的是,美国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本可以去任何其他的领域,但他们选择研究中国。用功程度也是中国学生的很多倍,有的甚至用10年拿到博士学位。对他们来说,这是终身事业,是真正的思想挑战。”
 
  杜维明认为,在中国经过3-5年训练出的年轻学者,与他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学术训练的时间太短,很多从事儒学研究的人外语又不行,在国际上没法交流。”
                                   
    杜维明说,他1985年曾在北大开设儒家的课程。现在与那时相比,能感受到中国有更强烈的意愿要发展文化的力量。“所以我想,也许再过10年,新的一拨学术人才出来,可以和西方最顶尖的学者比肩。”(  责任编辑:墨翰 )

首页数字展览预约购票学术研究文化教育藏品展示参观指南国学文化节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京ICP备09003230号

设计制作:孔子文化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