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逊:关于儒学复兴的几点想法
来源:中国政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06-09 作者: 打印 点击:92

一、儒学的复兴是中华文化复兴总问题中的一部分。

 

  近代以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中人们关注的中心。而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如何对待儒学也就成为问题的核心。五四时期标志性的口号是“打倒孔家店”,“文革”中最突出的是“批林批孔”“评法批儒”,都充分反映了这一点。今天讨论儒学复兴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华文化复兴的大问题。没有儒学的复兴,就谈不到中华文化的复兴。

 这个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中国文化走什么道路,向何处去的问题;争论的中心是现代中国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还是要改弦更张,走西化的道路?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全盘西化和中国文化本位、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之争,争论焦点集中于这个问题。所以,今天谈儒学复兴,首先一个问题是,在什么意义上说儒学的复兴?也就是儒学的定位问题。

  一种颇有影响的观点说,中华传统文化整体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了,只有其中某些成分、元素,可以作为思想资料为今天所用;好比一棵大树,已经死了,只有它的某些枝叶还可以拿来为现在所用。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从传统儒学中去挑拣那些还有用的东西,拿来用于现在。这样的说法,用儒学有无可取之处,有哪些可取之处,有多少可取之处的问题,取代了中国文化走什么道路,向何处去的问题,回避和模糊了问题的实质。而按这种观点,从总体上根本否定了儒学,儒学只剩下了一些支离破碎的“资源”,也就谈不上儒学复兴了。


  从整体上肯定儒学和传统文化的价值,不是复古,不是对儒学全盘肯定,更不是恢复儒学作为统治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地位。复兴从衰败中的奋起,转而向上发展,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向前、向上,发展到新的水平、新的阶段。今天为儒学定位,一方面要肯定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主干,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基础性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在当代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下,处理好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找到自己应处的地位,做到各种文化“各得其所”。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从困境中重新兴起,首先必须认清陷入困境低谷的状态和原因。认清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出路。

  对困境所由来的分析,包括外部条件和儒学自身发展内在弊病两个方面。宋儒创道学,一方面是针对佛道“异端虚无寂灭之教”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是针对汉唐儒学发展中“俗儒记诵词章之习”。是这二者使人“不得闻大道之要”。近代以来儒学陷入低谷,首先是受到社会巨变和西方思潮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近代新儒学的发展出现有许多新特点。在引进西方学术体制的影响下,儒学被归入中国哲学领域,走向专业化;新儒家们致力于中西哲学的会通,吸取西方哲学思想阐述儒学;经学传统中断,新儒家代表人物一般都自立体系,著书立说。这些新特点反映了儒学在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有某些偏离儒学根本精神,妨碍儒学发展的弊病。

  近代儒学发展中,也有学者仍坚守中国学术本位和传统学术范式;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会通之学;重视经学,以劝读《论语》为本。虽不居主流,却也是近代儒学发展之一支,代表着应对中西古今问题的一种路径。

  复兴儒学,不能跳过近代儒学的发展。反思总结近代儒学发展得失利弊,继承其优长,纠正其弊病,是找到儒学发展的路径,创设新儒学,促成儒学复兴的前提。

 

  三、复兴儒学要适应新情况,研究和回答新问题,发展到新的水平、新的阶段。

  文化的发展,在他的最初形式中就包含了其全部基因;以后的发展都可在其中找到源头。在发展的重要关节点上,人们总是回头从源头吸取智慧和资源,以实现新的发展,迈向新的阶段。复兴常常以回归源头的形式实现,然而其内容则必定随时代进步而更新发展。

  宋代新儒学提出道统说,上承尧舜孔孟,以纠时弊;同时吸取佛道之长丰富发展自己,把儒学推向了新的阶段,以回归传统的形式实现儒学的创新发展。今天儒学的复兴面对的问题更加深刻而艰巨。近代以来中国以至世界,都经历了数千年来未有之深刻变化,传统儒学和现代社会之间,存在有不适应甚至冲突的地方。儒学要复兴,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存在并发挥作用,自身也必将经历深刻的变化。从世界范围内讲,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环境中,面对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儒学也必须吸取其他文化的精华发展自己,对解决人类共同的重大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做出贡献。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儒学本身有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儒学只有在现代基础上变革发展自己,才能存在发展,实现复兴;没有自身的变革和发展,儒学的复兴是谈不上的。

 

  四、要使儒学的精神真正落实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儒学复兴不只是在学术上的复兴,它是整个中华文化复兴的一部分;是要在整个民族、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间起作用。先父说过,如果只谈学术的话,那么只是对读书做学问的人来谈。在文化中不能没有读书做学问的人,但“若谈文化问题,连不读书人的一般生活趋向都要顾及。……中国古人亦曾注意到文化问题,更注意到不读书不做学问人的如何做人如何生活问题。”“今日谈文化问题,自亦该注意到此,不该以专家学者自限。”

  这个问题今天尤其重要。经过近代以来长期的冲击、摧残,儒学在民间的基础已极度削弱,百姓尤其青少年,对儒学经典和基本知识,知之甚少;长期以来流行的对儒学的种种偏见,影响犹存。针对这种情况,普及传播儒学经典和基础道德教育,作为儒学复兴的重要的基础的一环,成为当务之急。当代有志于儒学复兴的学者,不可不对此有所关注;不可将儒学研究发展和推广普及视作不相干之两端而忽视或轻视儒学的推广普及。(责任编辑:墨翰)
 

首页数字展览学术研究预约购票教育学习藏品展示参观指南国学文化节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京ICP备09003230号

设计制作:孔子文化传播中心